《675分背后的遗憾与父爱:一位高考生与父亲的三天对话录》
2023年6月24日18:47,我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"675分"数字,指尖微微发颤,这个分数在省排名中能稳居前5000名,足以让无数家庭欢呼雀跃,却在我心里像块卡在喉咙的鱼刺——距离我理想中的"678分"差了整整3分,与心仪的清华计算机系失之交臂。
"爸,我考砸了。"这句话从喉咙里滚出时,父亲正在厨房煮面条,滚烫的蒸汽模糊了他镜片上的水雾,却让他的动作突然停滞,面条在铁锅里翻滚的声响突然变得震耳欲聋,父亲转身时,我看见他后颈暴起的青筋像盘虬的树枝。
三天前的深夜,我在书桌前反复演算数学压轴题时,父亲端着枸杞茶进来,月光透过纱帘在他花白鬓角镀了层银边,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十年前那个暴雨夜:他冒雨背我去看流星雨,湿透的衬衫紧贴在背上,掌心被伞骨硌出的血痕混着雨水。
"爸,我想报考天体物理。"当时他正在帮我整理志愿填报资料,钢笔尖在志愿表上划出沙沙的声响,我至今记得他突然停下的样子,就像此刻看见分数时的反应,他摘下老花镜擦拭的动作,和当年给感冒的我煮姜汤时一模一样。
"太行了。"父亲的声音像砂纸擦过铁器,惊得窗外的麻雀扑棱棱飞起,这个从小教我背乘法口诀的数学老师,此刻却用最简单的三个字抹平了我所有的不甘,他转身从抽屉里翻出泛黄的笔记本,里面夹着张2008年的高考成绩单:598分,省排名12000名。
"当年我差了重点线7分。"父亲的手指在纸页上摩挲,"但后来我考了成考,又读在职硕士,现在在省重点中学当数学教师。"笔记本里还夹着张褪色的奖状,"这是你妈当年获得的物理竞赛省二等奖。"他突然抬头,眼角的皱纹里蓄满星光,"你妈走前说,物理是离星空最近的路。"
第二天的家庭会议上,母亲捧着热腾腾的豆浆进来,她左手无名指上的婚戒在晨光中发亮,那是父亲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,我们仨围坐在餐桌前,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像在应和着父亲的叹息。
"清华的自主招生还有补录机会。"父亲突然开口,声音比往常更沙哑,"你去年模考时提交的《引力波探测算法优化》被他们收录了。"我愣住,想起去年冬天在图书馆通宵修改论文的夜晚,父亲默默推来的热牛奶,杯壁上凝结的水珠在台灯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。
"那我要去争取。"我抓起笔在志愿表上划出重重的对勾,"爸,你当年为什么没复读?"父亲正在切菜的刀"当啷"掉在砧板上,飞溅的菜叶像被惊起的蝴蝶。
"那年我父亲肺癌晚期。"他擦掉手上的菜汁,露出腕间淡白的疤痕,"他临终前说,'人活一世,能做件让自己骄傲的事就足够了'。"刀刃在案板上拖出长长的痕迹,像道永远愈合不了的伤疤。
第三天清晨,父亲破天荒没有去晨跑,他蹲在阳台侍弄那盆奄奄一息的绿萝,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晕。"你妈留下的物理笔记,我帮你找出来了。"他突然抬头,眼中有我从未见过的锐利,"从明天开始,每天凌晨五点,我们父子一起研究天体物理。"
我望着他鬓角新添的银丝,突然想起高考前夜他陪我做的模拟卷,那时他故意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让我发现,说:"真正的满分,是即使面对失误也能找到新的解题路径。"月光漫过窗台,照见书架上那本《时间简史》,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纸条:"给未来的天体物理学家——父亲"。
此刻我握着父亲递来的物理笔记,扉页上"675分"的分数被重新圈注,旁边是行遒劲的小字:"这是新的起点",窗外的蝉鸣忽然变得清亮,我仿佛看见十年后的自己站在国际学术会议上,用流利的英语展示着引力波探测的新算法,而父亲坐在第一排,眼角的皱纹里盛满欣慰的星光。
(全文共计1287字)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